2+1+2,这届全国“挑战杯”湖师再攀新高!

10月27日至31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我校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刷新参赛以来历史最好成绩。

本届“挑战杯”竞赛搭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赛、“黑科技”展示活动有机组成的“1+1+2”赛事整体架构,强化校级赛事组织,牵动基层活动,吸引到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

赛事期间,校党委副书记丁敢真赴贵州大学决赛现场看望我校参赛师生,深入作品展区观看了参赛选手路演,并与备赛师生们展开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备赛情况。丁敢真对校团委和各学院在“挑战杯”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肯定,对参赛团队师生在一年的备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迎难而上、勇于拼搏、挑战自我的精神给予高度认可,鼓励参赛同学在答辩现场沉着应对,自信展现项目成果。

在主体赛中,我校教师教育学院《暮年离土 路在何方——“老漂族”融归“两难”的困境调查与对策思考》荣获全国二等奖;在红色专项赛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千万工程”和“八八战略”蹚路下的乡间故事——基于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的深度调研》荣获全国一等奖、教师教育学院《强国有我,我当自强——基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的调查研究》荣获全国三等奖;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工学院《基于图像识别的高精度告警定位方法研究》荣获全国一等奖、信息工程学院《基于结构和计算模型的新型冠状病毒分子进化模式研究》荣获全国三等奖。

为组织好本届“挑战杯”备赛工作,在学校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各部门和学院的协同和支持下,校团委不断完善赛事评审、跟踪服务和追踪培训,加大组织和培育孵化力度,邀请专家指导,着力加强作品打磨,及时反馈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全程做好服务保障。自2022年10月启动校级选拔赛事以来,全校704件作品、3152名同学在校内展开角逐。主赛道、红色专项赛、“黑科技”专项赛各有10项作品推报省赛,在浙江省取得了4金11银13铜的历史性佳绩,在此基础上,紧抓暑期至国赛的窗口期持续完善、精进项目质量,优化、提升团队结构和素质能力,全力以赴为国赛决赛做准备。各学院、项目团队及所有服务赛事的师生在备赛过程中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包容求新,博雅笃行”的师院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以坚强的意志力、坚定的行动力全力投入赛事。

“挑战杯”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是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经过30余年的发展,“挑战杯”竞赛成为面向最广大青年学子的实践平台、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的第二课堂、提升青年学生协作能力和集体观念的有形载体,获奖者中走出了多位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等,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未来,学校将持续以“挑战杯”竞赛为牵引,不断推动竞赛改革优化,加强引领培育和过程指导,吸引更多学生投身科创实践,帮助广大学生涵养科学精神,提高科研能力,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担当使命。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获奖作品名单

所属赛项

国赛获奖

作品名称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获奖学生

主体赛

二等奖

暮年离土路在何方——老漂族”融归“两难的困境调查与对策思考

教师教育学院

陈传锋

管雪娇

朱  竞

赵玲玲

张雨茜

张鑫宇

华佳颖

钱知仪

颜小同

涂温婷

红色专项赛

一等奖

 “千万工程”和“八八战略”蹚路下的乡间故事——基于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的深度调研

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  晓

郑晓锋

肖  凡

姜月华

林欣怡

周  静

高亦凡

刘  扬

徐姚瑶

吴泽浩

杨可帆

方  心

三等奖

强国有我,我当自强——基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的调查研究

教师教育学院

陈传锋

朱  竞

范  超

张淑芳

徐银银

杨  莹

金扬菁

鲁嘉琪

沈朱逸

尹茹微

揭榜挂帅”

专项赛

一等奖

基于图像识别的高精度告警定位方法研究

工学院

张水强

徐子康

孙明泰

龚海洋

魏  琴

王泽宇

庄方翔

阮俊超

三等奖

基于结构和计算模型的新型冠状病毒分子进化模式研究

信息工程学院

李  重

胡海龙

康艳蕾

刘子渝

石力勇

毛梦林

谢贻江

傅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