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上下求索谋发展,携手同行探共富

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发展的普通农村,到以红色观光经济闻名于全国的两山理念发源地;从面积仅有48km2的小村落,到抱团发展、面积覆盖“两乡一镇”的大余村,是什么让这个千年古村落一次又一次地焕发出年轻的生机?其中的发展奥秘值得细细考究。2023年7月13日,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探寻组团式未来乡村建设的湖州样本”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走进了这个在2021年被评为“联合国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神秘村庄,探寻余村“长生不老”、“越活越年轻”的独家秘方。

一走进余村党群服务中心,团队受到了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汪书记的热情接待。汪书记向这支来自本土的青年大学生队伍介绍了余村组团式未来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他表示:余村初期只是一个单独发展的小村落,慢慢地,随着产业的迭代升级,一些问题逐渐浮现。为解决这些发展难题,余村联合了周围相对落后的村落,选择抱团发展。随着余村核心辐射效应的不断增强,“团”最终成为了覆盖“一镇两乡”的大余村。此外,汪书记还提到秋冬为余村的旅游淡季,为缩小季度营业收入差距,余村联合江南天池、云上草原,抱团形成了山川省级旅游度假区,实现了景区间淡旺季时间区间的互补。

在问到组团式未来乡村建设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时,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热切回答了团队成员们的问题。他认为到目前为止,余村主要面临过三个难题。组团式诞生初期,余村主要面临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随着余村红色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增强,对基础设施的完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承载不断扩充的基础设施建设时,组团式发展既能解决余村的燃眉之急,又能以余村的游客溢出效应带动周边村庄。第二个难题为:各类民宿同质化问题严重,行业内恶性竞争无法避免;对于这一难题,俞书记表示已从台湾、日本等地的民宿中找到了答案,本地经营户应打造自身经验亮点,提高自身危机意识,不断挖掘当地文化,形成“一村一特色”的共同富裕格局。最后一个难题体现在如何将生态环境的转变转化为人文环境的改善。除此之外,俞副书记还表示当代老百姓的品质素养还有待提高。

提到解决方案及余村未来的规划,俞副书记围绕“危机感”展开了话题。对于民宿经营户,村委会采用引进外部社会资本的方式,激发经营户进行“差异化经营”。对于整个余村,有一个问题也值得细细思考:如何延续习总书记带来的红色经济红利,将余村打造成一棵永不后退的“产业常青树”。

本次实地调研为团队建立组团式乡村建设的湖州样本提供了大量资料,激励青年大学生在探寻乡村振兴之路上留下更多的脚印,也祝愿余村在探索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永葆其奋斗不止的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