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一颗蚕茧,织出的流金岁月

缉里湖丝是丝中极品,而其工艺“木制丝车缫丝”这项传统工艺,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附加值。但目前辑丝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机械缫丝技术的普及,手工缫丝技艺的处境面临着无人传承的窘境。

2021年7月16日,我们“辑丝有礼”小队伍拿着设备,带着好奇的心情来到辑里村,拜访辑里湖丝的非遗文化传承人。顾明琪老爷爷从小在草腥味中长大,桑蚕发出的味道,成了他戒不掉的一种眷恋,如今辑里湖丝逐渐落寞的现状让他心里特别着急。他跟我们聊天说,“作为一名辑里人,我一定要把这项技艺传承下来”,

打定主意后,顾爷爷就开始行动了。凭借小时候对桑蚕手工饲养和祖传缫丝艺术技艺的深刻文化记忆,他主动向他的父亲学习,研究各种制丝技艺并钻研农村手工业的各种制丝制作工艺技术。脚踏的木制的制丝很辛苦,制作需要每天晚上不停地用你的脚尖去踩,特别是在学习这个工艺技术前的一个阶段,一天就需要用脚干好几个小时,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有时为了想要钻研一个小的工作细节,他甚至还有可能会要额外花上一整夜的时间学习。尽管很辛苦,可是顾先生从来没有一声埋怨。经过几年的不断刻苦钻研,他终于熟练地完全掌握了辑里湖丝从采桑叶到喂养养蚕到抽丝剥茧,再到手工制做湖丝的全部制作过程。辑里湖丝制作技艺被他完整地保留下来。2010年6月,辑里湖丝制作出的工艺精品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遗”技艺名录;1851年就曾经在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两次荣获两项金奖的就是辑里湖丝,再度被世人关注。顾先生说,他最得意的时刻是他曾经多次带着这门传统手艺品来到北京,向我们全国各地人民公开展示。他们编织的彩色丝绸还被国家图书馆的人收藏藏了起来,这件事让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作为一个辑里人的荣耀。

如今整个南浔地区,顾爷爷是极少数完全掌握这门技艺的人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新开始重视这门具有传统的小手艺,怎样把它继续传承发展下去也就成了顾爷爷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如今,他收身边比较器重的年轻人为徒弟,手把手把自己所有的技艺倾囊相授。“就是希望从我们祖辈代代传承遗留下来的老丝绸产业,能够下一代比上一代继续传承的好下去,让辑里大西湖古代丝绸的制作这门已经濒临时代失传的传统技艺能够再现辉煌”,顾爷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