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底色

入学通知书的附件里,“军训”二字像一枚小小的铅块,沉甸甸地压在我的期待上。我想象中的大学是斑斓多彩的,而军训,无疑是那片最先要硬着头皮穿过的、单调而坚硬的灰色地带。

初见那身迷彩服,它粗糙、宽大,毫无美感可言。穿上它,我仿佛提前告别了那个追求个性的自己,被塞进一个统一的模具里。八月的太阳毫不留情,站军姿的每一秒都漫长如一个世纪。汗水不是流下来的,是涌出来的,在迷彩服上晕出了深色的地图。我的内心充满了抱怨和焦躁,看着远处阴凉的阴影觉得那简直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那时的绿色,是我青春画卷上一道生硬而不协调的笔触,是疲惫与束缚的代名词。

改变的种子,往往在不经意间发芽。它发生在我第一次不用低头,也能和身边同学的步伐完全合拍的瞬间;发生在休息时,大家瘫坐在地上,却能因为一句玩笑而爆发出畅快大笑的瞬间;也发生在夜晚拉歌,我们扯着沙哑的嗓子,把星星都“吼”得更亮了的瞬间。

我不再只盯着自己的酸痛,开始留意身边同学坚毅的侧脸,留意教官看似严厉实则关切的叮嘱。那件被汗水反复浸透的迷彩服,不再仅仅是负担,它更像我们共同奋斗的见证。它吸走了我们的汗水,也奇迹般地消融了我们之间的隔阂。

汇演那天,当我们迈着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检阅台,当那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从我们胸腔中喷薄而出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攥住了我。那不是因为即将结束的解脱,而是一种磅礴的、纯粹的骄傲。我们像一个真正的整体,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十几天的汗水与默契。阳光打在我们身上,那一片绿色,在那一刻,竟然显得如此耀眼和庄严。

军训即将结束了,我们也要回归各自的课堂,穿回五颜六色的衣裳。但那身迷彩服也会被我洗净叠好,收在衣柜的最深处。我忽然懂得,它并非我多彩青春的对立面,而是我人生画卷最重要的一层“底色”。它不张扬,却托起了后来所有的鲜艳。它让我知道,坚韧、纪律和集体的温度,是比任何颜色都更坚实的力量。那片绿,早已悄然内化为我骨骼的颜色,沉默,却支撑着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