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雾散风聚,批评里的集体成长

九月二十日的吴兴区,晨雾裹着微凉的风漫过工学院,潮湿的空气让队列里每个人的迷彩服都沾了层薄湿。我们班的队列刚站定,教官的声音就透过雾气传了过来:“整体排面再对齐!”

那是今早站军姿的第一波提醒。雾太浓,视线里只能看清前后同学的背影,有人悄悄往前挪了步,有人为了躲风往旁边靠了靠,原本整齐的排面渐渐歪成了小弧度。

雾慢慢散了,阳光透出来,把每个人的影子叠在一块儿。我们按着教官说的,互相提醒着调整:前排同学往后退半脚,后排同学往前挪一点,左边同学伸手对齐右边同学的肩线。原本歪扭的排面,渐渐在阳光下拉成了一条笔直的线。这时才发现,之前各自松懈的小细节——多挪的半步、微斜的肩膀,凑在一起就成了集体的“不整齐”;而当每个人都朝着同一个标准调整时,整个队列的气场都变了。

上午的分列式训练里,我们班因为转弯时节奏没卡准,排面乱了一瞬。停顿时,没人说话,只有风卷着地上的落叶沙沙响,空气里带着点懊恼的沉默。教官却没发火。

    这一天的军训,让我们读懂:教官对集体的批评,从不是责备,而是帮我们看清“个体与整体”的联结。当每个人都把“集体整齐”放在心里,再松散的排面也能聚成笔直的线,就像雾会散、风会聚,我们这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也会在对集体的守护里,真正拧成一股绳,长成更挺拔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