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教育学院的大一新生,我曾以为军训只是“站军姿、踢正步”的体力考验——直到太阳晒在背上,才明白它更像一节提前开讲的“师德预备课”。
最初的日子是难熬的。站军姿时汗水顺着下巴滴进衣领,踢正步时反复调整“踢腿高度25厘米”,哪怕腿酸到发抖,也不能偷懒。练队列时,我总有人步子踏错,教官没有骂我们,而是自己站在队伍前,把分解动作重复了很多遍,嗓子哑了也没停。教官的耐心像颗小石子砸在我心里——之前总觉得“教师”是“会讲课”就行,却忘了“愿意重复、肯等学生”才是更重要的本事。
今天是军训的第四天,晒黑的胳膊上还留着晒痕,但心里多了些比晒痕更清晰的东西。我不再觉得“教师”是个模糊的头衔,它藏在站军姿时的“坚持”里——对应着未来备课到深夜的耐心;藏在队列里的“整齐”里——对应着和同事协作的默契;藏在教官重复多遍的动作里——对应着对学生的不放弃。
这几天的汗水没白流,它没教会我怎么讲课,却教会了我怎么“成为一个愿意为别人多花点心思的人”。而这,大概就是教师教育学院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
我是匕首操连队的一员,匕首操不是一个人的事。我们总是反复练习,直到两百多把刀同时刺出,又同时收回,影子落在地上都整整齐齐。那一刻我突然想,以后当老师,班里不就像这队列吗?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慢,不能让快的往前冲,慢的落在后,得像这样“盯着彼此的节奏”,互相等一等、拉一把——所谓“班级凝聚力”,原来和练匕首操的“对齐节奏”,是一个道理。
未来的讲台,和匕首操的训练场一样,要的从不是“耍帅”,是把每一件“小事”练到扎实,把每一个“身边人”放在心上——而这,就是教师教育学院借匕首操连,给我们上的最生动的“准教师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