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天色如铅,迷彩如焰

铅灰色云层低垂,训练场上却翻涌着青春的火焰。作为降转大一生的军训志愿者,我坐在观测棚下,看迷彩方阵在阴翳天地间劈开灼热的生命力。没有烈日当空,但橡胶跑道上蒸腾的潮气同样浸透衣衫;无需以手遮阳,但每一个摆臂依然带起猎猎风声。

阴天藏不住成长的痕迹。当连队踏过湿润的草坪时,鞋底带起的泥点如同绽放的褐色勋章。我递出的纸巾不再用于擦拭额角的烈日汗珠,而是轻轻压在那些被细雨与汗水共同模糊的眼镜片上。最动人的是休息时分:没有树荫的争夺,大家直接坐在微湿的地面,笑声却更加清亮。某个瞬间我忽然意识到,比烈日更考验人的,原来是这种无处躲藏的潮湿——它让坚韧变成呼吸的一部分,让坚持成为肌肉的本能记忆。

当傍晚的雨丝终于落下,训练场变成巨大的镜子。方阵在雨水中踢正步的身影,倒映着天空与青春重叠的底色。我抱着雨衣穿梭在队伍间,看见雨滴顺着帽檐滴落进衣领,却没有人伸手擦拭。这一刻终于懂得:军训从来不论晴雨,成长永远不分场合。阴天赋予的不是懈怠的借口,而是另一种形态的淬炼——正如我守望的身份,不是参与的缺席,而是另一种深刻的在场。雨幕中那些愈发清晰的呐喊声,终将汇成我大学生涯里最特殊的和弦:关于如何在不同境遇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如何用不同方式诠释同一种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