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书院:探秘仙居绿色产业,梳理成果见真章

这次仙居绿色产业调研的后期整理工作,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把沙子酿成金”的不易。刚从实地回来时,几乎全是零散素材,整理的过程耗费了很多时间。调研中,团队既见证了仙居的“绿色奇迹”——古杨梅林年减少水土流失量显著,“神仙大农”带动农户收入翻倍,也发现了发展中的问题:面对余姚杨梅的早熟优势和云南杨梅的长周期,仙居杨梅的市场竞争力待提升;技术创新资金不足、品牌传播范围有限等问题也亟待破解。

最棘手的是农户访谈转录。农户说的土话里夹杂着不少种植术语,比如“疏花”“控旺”这些词,一开始听着像天书。我们几个人围着电脑反复听录音,才慢慢理顺。有段关于古杨梅树修剪技巧的录音,因为背景里有蝉鸣,光降噪和核对就用了大半天。最费心思的是提炼产业链逻辑。一开始对着“神仙大农”的分拣流程视频,总觉得是孤立环节。直到把供应链中心的分拣标准、旗舰店的销售数据和农户的种植记录摆在一起,才慢慢看出“种植-分拣-包装-销售”的闭环。我们还翻出预调研时收集的政策文件,对照着调整分析框架,才让整个产业模式清晰起来。

现在回头看,这些整理过程中的磕磕绊绊,其实是把实践经验转化成理性认知的必经之路。这份凝结着汗水的调研成果,不仅是对仙居绿色产业的全景扫描,更为县域生态发展提供了一份可触摸、可借鉴的鲜活样本。正如实践团成员所说:“仙居县的故事告诉我们,守护绿水青山,才能收获‘梅’好未来。”

胡璇凌

安定书院

遇见“梅”好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