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摇扇生清风,童绘夏意浓

  当“摇扇生清风,童绘夏意浓”的活动策划案初稿落定,我便与团队成员一同投入了这场关于清风与色彩的耕耘。在材料准备阶段,我们反复斟酌选用何种扇面材质,最终选定韧而不脆的素白宣纸扇,只为确保孩子们每一笔都能轻盈滑行;在颜料选择上,我们在仔细考虑后选择了十二色环保水彩颜料,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好融入孩子们的童年,我们精心地设计了开场引导语,从“扇”字的字形演变讲到古人的消暑智慧,将团扇、折扇的形制之美转化为孩子们可见可闻的具体物象。

在活动当天,孩子们的小手轻轻抚过光滑扇面,眼神亮晶晶的,宛如晨星。当我展开多媒体画卷,讲述小小一柄扇如何从宫廷仕女的纨扇题诗到寻常百姓的蒲葵摇曳,从诸葛亮运筹帷幄的羽扇到文人雅士“轻罗小扇扑流萤”的闲情,如此跨越千年时光到达孩子们的课堂时,教室里一张张神往的面庞传达着孩子们对扇文化的崇敬之情。当讲到古人以扇面作画寄情山水时,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忽然举起扇子,脆声问道:“老师,古人也会像我那样在扇子上画海浪,让扇起的风更清凉吗?”这跨越时空的奇思,在一瞬间点亮了文化传承的微光。

实践环节宛若打开了一座夏日调色盘。孩子们俯首扇面,笔尖流淌出独属童年的夏天:有男孩以描摹出汁水四溢的西瓜,兴奋地要“画一个最甜的给妈妈解暑”;有女孩用深深浅浅的蓝在扇缘堆叠起伏的海浪;更有一组孩子合作晕染出整片星空,靛蓝扇面上金银两色星星错落闪烁。在孩子们的绘制下,颜料在扇面上几乎拥有了生命,每一柄扇子都成了收纳夏日灵魂的月光宝盒。

当孩子们高高举起自己创作的扇子,教室瞬间翻涌起一片清凉的彩色海洋。他们迫不及待地试验作品,小手腕轻轻摇动,夹杂着水彩淡香的清风与孩子们的纯真笑语在空气里静静流淌。此刻,扇子早已超越其物用本身,它成了孩子们情感的信使、创意的勋章,更是传统文化之种悄然在稚嫩心灵上生根发芽的证明。

活动尾声,孩子们小心翼翼捧着作品离开,仍在意犹未尽之中。一位再扇子上画星空的小女孩在门口忽然转身,对我用力摇动手中的扇子:“老师,我给你吹星星风!”清风拂过脸颊,我在那一刻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身上永不褪色的童趣。当孩子以亲手创造之物为媒介,主动传递美的体验与真挚情感时,文化传承便在他们之中有了新的方向。一柄童绘之扇摇起的不止是清凉,更是一阵从历史深处吹向未来的风。

教育学院

 “走进教育第一线”四队仁北暑期实践团

赵艺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