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井安小学的教室,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像春日的阳光,显示了他们对这节生态教育课的期待。这次以“绿动青春”为主题的生态教育宣讲,与其说是我们传授知识,不如说是一场与童真碰撞出的环保共鸣。两个小时的互动里,课本上的环保知识变成了生动的对话,也让我对“教育者”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
宣讲从“动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切入时,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举手:“老师,我奶奶家的猫会抓老鼠,这也是保护动物吗?”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孩子们对自然的观察远比想象中细腻。我们顺着她的话,讲猫头鹰、蛇等动物对生态的作用,当说到“不攀折花木是给小鸟留家”时,前排几个孩子立刻小声约定“以后不摘操场边的小花了”。这种将知识与生活联结的瞬间,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垃圾分类环节是最热闹的时刻。我们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得很好,当我们举起塑料瓶模型问“这是什么垃圾”,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喊出“可回收物”,提问其他的,孩子们基本上都可以回答上来。接着我们玩起“垃圾回家”游戏:五个孩子轮流将“电池”“果皮”等模型投进对应垃圾桶,一个男孩把“碎玻璃”误放进厨余桶,立刻有同学急得站起来:“不对!那是其他垃圾!”在笑声中,分类知识像种子一样落进他们心里。
知识问答环节,当问到“保护水资源能做什么”,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我妈妈用洗菜水冲厕所,我可以帮忙端水盆!”这句话让我突然明白,孩子们不仅在吸收知识,更在思考如何成为家庭中的环保小帮手。
这场宣讲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态教育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当我们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时,才能真正播下让绿色延续的种子。
赵瑜珂
安定书院
安定书院生态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