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洪桥镇河蟹养殖基地,太湖的水汽中裹挟着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由此开启了探寻产业痛点、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之旅。
初入蟹乡,与蟹农的交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养殖的艰辛。他们精心调配饲料,以海鱼为主、南瓜玉米为辅,只为河蟹能健康成长。然而,“早熟蟹”问题却如同一把利刃,刺痛着蟹农的心——那些本该茁壮成长的河蟹,却因早熟而只有硬币大小,最终只能被无奈丢弃,让我深感解决产业痛点的迫切。
走访钱金元的合作社,这位“蟹王”二十余年坚守的故事令人动容。他果断投身河蟹养殖,从流转低洼田到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让河蟹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支柱。他用行动证明,坚定信念能在乡土间创造无限可能。
蟹塘实操的经历让我尤为深刻。穿着防水服在齐腰深的塘水中收地笼,汗水与塘水交织,分拣时被蟹钳夹出的血痕,成为鲜活的实践勋章。这些体验远比课本更深刻地教会我——农业科研必须扎根大地。
面对“早熟蟹”难题,我们团队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将早熟蟹与休闲渔业结合”的创新方案。这让我们看到知识的价值,更懂得乡村振兴需要创新思维与科技力量。
此次实践重塑了我对农业的认知:乡村振兴不是简单“输血”,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造血”。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感悟深耕专业,用科技赋能河蟹产业,让青春在服务三农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