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太阳是闪闪的金箔纸,洋洋洒洒地倾泻在水泥路上。重重叠叠的蝉鸣声穿透树叶的热浪,和社区里忙碌的声响互相碰撞和交织在一起,我们人文学院“薪火人文·知行合一践初心”大学生理论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就这样推开了基层社区的大门。为了深入了解乡村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进社区和乡村进行理论宣讲的相关看法、意见和建议,以及为了更好优化大学生宣讲内容和形式,我们实践团队实地走访了多个社区,用心倾听和探索了那些藏在基层社区中的智慧。
7月3日的早晨,我们实践小组来到了大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与工作人员邱女士展开了对话。在访谈的过程中令我们印象深刻并且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大学生宣讲的内容应该需要设身处地从实际群众需求中出发,针对不同群体的接受程度和感兴趣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宣讲内容,而不仅仅只是为了传达书面性的知识内容,侧重点更应该在我们所宣讲的内容是否真正惠及基层群众。
接下来,在与竹翠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女士的对话中,我们也学习了以往不少优秀的大学生宣讲活动案例,比如可以通过在固定节日开展和基层社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宣讲合作,以此来保持延续性;或者通过宣讲形式的创新创造和以较为简单易懂的方式开展,以此更好地惠及民生。与此同时我们认识到前期的多方沟通也尤为重要,相信在不断的前期调研、中期内容优化和后期反馈跟进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理论宣讲可以获得进步和发展。
当一上午的访谈活动结束之后,我们整理着收获满满的笔记本,阵阵微风送来了一缕缕花香,恍惚间恰好和活动开始之初踏入社区的那阵花香巧妙重合。虽是炎炎夏日,蝉声鸣鸣,但好在我们感悟到了那宝贵的基层宣讲的真谛——既要顶着骄阳扎根,也要带着花香芬芳。我们明白,居民们既渴望“听得懂”,也期盼着“有深度”,他们既喜欢“热闹的形式”,又可能会担忧“流于表面”。因此这些正是我们大学生理论宣讲团需要真正去思考的东西,如何在创新中找到一条适合的宣讲道路?如何讲出让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相信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我们一定能够让青年之声真真切切融入基层、惠及民生。
来晨琪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