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经验交流,启思育行—湖州师范学院优秀校友采访实践心得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对多位从事艺术相关岗位的优秀老校友进行了采访。相比前期准备的紧张与期待,正式采访过程中的真实交流与工作经验上的分享,更让我们感受到这项活动深刻意义。通过与校友的对话,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艺术工作实际状况的了解,也获得了很多对我们身为在校大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建议。

其中,在文化馆从事漆画教学与创作李峰和费海燕校友,分享了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与成长经历。同时也提出了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任务层面,更需要在课余时间坚持自主创作,逐步建立个人的艺术理解和表达方式,向我们传递了身为艺术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个人的艺术创作,以创作促成长。

此外,艺术工作要注重积累素材和拓展视野。通过两位老师的分享,我们理解了艺术创作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与生活、文化不断交汇中形成的表达。在馆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也鼓励学生尝试将本地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例如湖笔元素和当地农民画等的应用发展。这种将艺术与地方实情结合的理念,让我认识到艺术工作者不仅是创作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在与教育康复学校徐小军老师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艺术教育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更强调过程性与情感沟通。即使学生可能在身体上有着缺陷,但是也有自己出彩的一面,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的能力,通过美育的方式去打开学生的内心,以达到提升审美和文化理解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对在我们理解课程中的美育目标有所帮助。

而在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任教的张新江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基础训练与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艺术水平离不开系统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我们珍惜在校时光,打好基础,多观看各种展览,学习名家名作。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在校内劳动教育课程中将蚕丝绸文化融合创新。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的经历,我们走出校园,深入了解了艺术相关职业的实际样貌,也通过与老校友的对话,感受到他们对教育、创作和社会责任的深切理解。这些宝贵的经验与思考,让我对自身的专业学习和未来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每位校友虽处在不同的岗位,但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坚持艺术的探索与表达,他们身上的专业素养、真诚与热情,正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应当不断学习的优势。

李玙晗

艺术学院

校友传薪,艺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