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蝉鸣聒噪,“浙里探绿矿・青春两山行”实践团队踏入安吉县余村冷水洞矿山遗址公园。在这片“两山”理念发源地的生态转型样本区,团队通过深度访谈遗址负责人与村民采访,实地解码矿山从“灰白”到“翠绿”的转变密码。
步入园区,蜿蜒步道串联起层层绿意,矿坑积水化作碧潭映照着蓝天白云。实践团站在余村的冷水洞矿山遗址前,远眺被绿植覆盖的矿山遗址,连绵的绿意与波光粼粼的绿水相映成趣。工业遗迹与生态景观正上演着和谐共生的现代寓言。
在余村村委会内,实践团对当地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深度采访。工作人员指出,“我们依循‘宜绿则绿,宜景则景’的思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生态景观,让余村实现新变化、新发展。” 工作人员的这番话揭向实践团揭示了矿山转变实践的核心:不仅要“复绿”表面,更要构建“景观—经济—文化”的复合生态系统。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实践团还对当地的村民进行了采访。这位村民于2014年开办农家乐,见证景区从零几年建设至今的蜕变。昔日村民多从事矿山重工业,如今借文旅项目增收,景区春至秋季游客如织。余村打造红色旅游基地,既传承文化,也为休闲游客提供多元体验,践行着“两山”理念。
此次冷水洞之行,团队丈量的不仅是矿山的物理变迁,更是“两山”理念从理论到实践的生动跨越。这座由工业遗址涅槃而成的生态公园,正是余村用绿色答卷书写的发展新篇,而青春与青山的相遇,正让“两山”理念在新时代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