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书院:携手同行,共绘绿意:环保宣讲实践启示录

一、活动初衷与准备

在湖州师范学院校团委的组织下,我们志愿团队走进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以“绿色家园,你我同行”为主题,为智力障碍人士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公益活动。活动筹备期间,团队多次与服务中心老师沟通,针对服务对象的认知特点调整方案:简化环保知识PPT的语言逻辑,精选生动有趣的科普动画视频,并设计了“垃圾分类模拟游戏”和“环保主题拼图”等互动环节,旨在让环保理念以更直观、更有趣的方式传递。

二、活动过程:平等互动中的双向成长

活动当天,团队成员以颜色鲜明的环保志愿者马甲和亲切的微笑迅速拉近了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在观看《地球的呼吸》科普视频时,我们观察到许多人专注地跟随画面变化露出惊叹的表情。PPT讲解环节中,我们采用“一问一答”形式,用简单问题引导参与者思考。例如提问“塑料瓶属于什么垃圾”,有位学员立刻举起手说:“可以回收!”随即带动了全场的响应。

最令人感动的是游戏环节。在“垃圾分类”模拟游戏中,学员们通过卡片上的图案认真分类,志愿者则蹲下身耐心引导。一位学员反复确认香蕉皮属于“厨余垃圾”后,露出自豪的笑容;“环保拼图”环节中,大家分组合作完成森林、海洋等主题拼图,拼图完成后,我们顺势讲解图片中的生态意义。活动结束时,许多学员主动表示“以后要保护小动物的家”,现场氛围温馨而热烈。

三、感悟与反思

1.特殊教育的温度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环保教育需要因人而异的设计。对于智力障碍群体,需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例如把“减少污染”具象为“不乱扔电池”。当我们蹲下身子与他们平视交流、用实物代替文字讲解时,他们展现出的理解力和参与感远超预期。这印证了教育平等的真谛——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找到适合的路径。

2.双向治愈的力量

有位学员在拼图时反复说“小鸟的家不能弄坏”,他认真的神情让我眼眶发热。这些被视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恰恰用最纯粹的态度教会我们环保的本质:对生命的敬畏。活动尾声,当学员们用略显笨拙却真诚的手势比出“爱心”表达感谢时,我们收获了比付出更珍贵的精神馈赠。

3.持续践行的责任

活动也存在需改进之处:部分游戏道具尺寸过小,影响操作体验;知识讲解时间稍长导致个别学员注意力分散。这警示我们,特殊群体的活动设计需更注重细节把控。未来我们将开发触感教具、增加多感官体验环节,让环保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四、结语

这次实践不仅是环保理念的传播,更是一次关于生命教育的深刻对话。当我们把垃圾分类卡片交到学员手中时,传递的不仅是环保知识,更是一份“被需要”的价值感。作为师范生,我深切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无论是唤醒环保意识,还是唤醒每个生命内在的光彩。未来,我们将继续用专业知识创新服务形式,让绿色发展的种子在更多特殊土壤中生根发芽。

祝文乐

安定书院

环保科普行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