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蜿蜒的田间小径一路前行,路过翠绿藤蔓缠绕的瓜棚瓜架,微风拂过,蝉鸣声声,更显田野宁静,正是一幅充满丰收希望的生机乡村景致。
7月2日,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青旅红途”暑假社会实践团一行来到他们的项目实地调研第一站——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东风村,走进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实地探访这个依托“两山”理念、吊瓜产业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本。
“青砖黛瓦诉历史,烽火岁月印初心。”在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内,展示着斑驳的革命文物、详实的历史资料。同行的祝老师为我们细致讲述了当年新四军在浙西地区的战斗历程,通过祝老师的讲解,红色基因在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中愈发清晰。
离开纪念馆后,团队来到东风村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书记温书记以坚持“两山理念”和吊瓜产业促发展为主题展开座谈。温书记介绍,东风村多年来坚持“两山”理念,一方面严守生态红线,对村内山林、水系进行系统保护,关停了早年粗放发展的小矿山,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的“底色”;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种植吊瓜,村里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全村80%的农户种植吊瓜,从吊瓜籽加工到吊瓜皮入药,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智能化的吊瓜子生产产业链,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座谈结束后,团队在一位村干部的引领下,走向了东风村吊瓜种植基地,在这里村干部向我们介绍了智慧化种植吊瓜的流程,这位村干部表示,数字化农业体系帮助瓜农时刻监视土地的湿润程度以及营养水平,让瓜农们可以更加科学,及时的做出种植策略的转变。同时他还表示,东风村较为成熟的吊瓜种植经验已传向国内甚至国际地区,为这些地区的富裕提供了可参考方案。
东风村的经验证明,乡村振兴需要找准自身优势——像东风村那样守住生态、挖深红色、做强产业,就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此次实践让大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对本土资源的珍视里,藏在对发展路径的创新中,更藏在一代代乡村建设者脚踏实地的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