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速码!师范生技能“职通未来”APP竟有这些“神操作”,听听同学们怎么说!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教育奔赴智能新程,师范生与 技能培养 App 双向奔赴,在数字浪潮中探寻教学新可能,以科技为翼,蓄力点亮未来课堂。

2025年7月1日下午2点在杭州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智汇文枢·数创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对不同年段、不同专业的4名师范生进行了线下采访。采访围绕师范生当前需求和现实情况以及同学试用“职通未来”APP的感受和收获展开。

                        图 1  团队成员在杭师大

团队成员热情地向同学们展示了手机里的APP,并让他们进行使用,随后开始访谈。

备课:从“灵感枯竭”到“创意喷涌”

 “以前写一份教案,得泡图书馆查资料,现在用 APP ,输入教学主题,就能生成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框架。”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叶同学,欣赏着 APP 生成的《背影》多元教案——既有沉浸式情境教学方案,也有创新互动环节,她说“AI 提供的新思路,让我们能跳出传统框架,快速找到贴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切入角度”。

授课:让“纸上谈兵”变“实操演练”

 “课堂互动总怕突发情况?‘虚拟课堂’太香了!”英语师范专业的陈同学分享道,她想通过模拟课堂,让自己在还没有真正去实习之前,先大概了解一下教学的基本情况。“职通未来”APP的这个功能就很好地满足了她的需求。使用课堂模拟这一功能,则会让她更深刻的了解到具体的上课是怎么样进行的。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一些问题,她也能有时间和思路来处理。

                      图 2 团队成员采访杭师大师范生

同时,陈同学还提出了修改建议:她觉得现在的教学资源已经基本满足了我们的基本需求。但是还希望能加入浙江省推行的师范生技能大赛,长三角师范生技能大赛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引用国家推行的各种跨学科交流的典型案例进行补充,供他们进行学习与参考。另外,她希望虚拟课堂可以多一点突发环节设计,比如同学没有回答出问题,上课睡觉等等,来培养师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成长: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赋能成长”

谈及 APP 的价值,师范生们达成共识:“它从不是要替代教师,而是给我们这些未来教育者‘开外挂’。”

AI反馈和教师线上连线的功能就可以很好让师范生们成长。历史师范专业的李同学补充说这两个功能可以让自己更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教学风格。比如,针对自己教学的时候讲话声音小或者讲话速度快等问题,可以提出一些基本的建议。名师的线上连线是最吸引他的功能,他可以通过这个环节解决很多问题,受益匪浅。

                    图 3 团队成员邀请杭师大师范生试用APP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师范生技能培养APP为师范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创新。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我们的“职通未来”APP将在师范生技能培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未来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人才。

可以说,在数智时代潮流下,年轻的准教师们,正握着科技与教育的“双向接力棒”,向着未来课堂奋力奔跑,让 AI 赋能教育,点燃教育星火!

                                               图 4 团队成员完成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