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天气挡不住孩子们跑进活动室的雀跃。今天我们来到了小梅村党群服务中心,面对的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对我们活动设计的知识性、趣味性、有效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上午我们进行了太极拳这一体育教学活动,从一段视频开始,屏幕上人物的招式引得孩子们模仿。朱老师跟着视频讲解“起势”时,明明小朋友的马步蹲得像小树苗,却认真问:“老师,为什么要像抱西瓜一样抬手?”朱老师能灵活应变,用“小猴子摘桃”“小鱼摆尾”来形容招式,满足孩子们边笑边比划的趣味要求,原本刻板的动作分解成功。一对一指导时,会发现有的孩子肢体僵硬一些,便让他们想象“手里捧着泡泡”,动作的张力就在引导中自然形成。当背景音乐响起,孩子们的“野马分鬃”、“白鹤亮翅”虽不标准,却透着一股憨态可掬的专注,有个小女生还悄悄说:“这比体育课好玩,像在演古装剧。”
下午我开展了两个连续的实验活动组成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正式开始活动前,我一直在思考,重力平衡实验的材料对孩子是否有些不易操作?因此在午休时,我与个别孩子进行了交谈,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情况,据此我适当对活动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一些图片解说和提问互动的环节,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操作实验器具。于是第一个探究重力平衡的实验,我先通过图片一步一步明确实验步骤,然后在各组孩子间巡回指导,耐心帮助他们操作实验器具。孩子们积极互动的模样让人感动,遇到问题时,他们纷纷举手提问,在相互讨论与我的引导下,一个个问题被解决,当所有孩子都成功完成实验时,活动室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第二个制作纸杯陀螺的活动,我结合孩子们对绘画的喜爱,鼓励他们自主装饰陀螺外观。当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纸杯上认真涂抹色彩、绘制图案时,我看到了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原本简单的纸杯,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看着他们兴奋地转动自己制作的陀螺,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知道这次科学探究活动真正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个瞬间让我懂了,科学启蒙不必急于灌输概念,当绘画兴趣遇上科学探索,孩子自会在试错中发现 “秘密”。
今天在小梅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集体教学活动圆满完成,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与快乐,也让我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许多。临走前,有个孩子攥着陀螺问:“明天还能来玩吗?”我望着他沾着颜料的小手,忽然想起上午太极拳收势时,他们努力模仿“气沉丹田”的模样。传统武术与科学实验,看似遥远的两极,却在孩子的好奇心中连成了线,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学情,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让活动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实现教育的意义。就是把“太极拳的刚柔并济”化作引导的耐心,把“科学的严谨”变成探索的趣味,让每个活动都像那个旋转的纸杯陀螺,在平衡中绽放童真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