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新篇:团队协作助力港廊古村活化实践手记
在港廊村的墙绘实践中,小组讨论是我们灵感的源泉,也是团队凝聚力的核心。每一次头脑风暴,都像一场创意的交响乐,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令人惊喜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探讨了艺术与乡村的结合方式,更深刻地理解了团队协作的力量。
最初,我们的设计方案停留在传统二维墙绘上,但很快发现,单纯的美化墙面难以真正触动村民和游客。在讨论中,杭斌同学提出:"为什么不让墙绘‘活’起来?我们可以加入实物装置,让画面更有层次感。"这个想法立刻引发了激烈讨论。
但是如何让墙绘既能展现乡村特色,又能吸引年轻人关注?这个问题让我们争论不休。在讨论中,杭斌组提出设计"青年入乡发展代表卡通形象"的创意,用Q版人物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这个提议起初遭到质疑:"会不会太卡通化,失去乡村的厚重感?"但经过多次修改,我们决定在保留乡村元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插画风格,让画面既亲切又不失文化深度。
其次,俞佳豪组在调研中发现,许多村民家中还保留着老式农具、传统家具,但这些物件正逐渐被遗忘。在一次讨论中,有同学提出:"能不能把这些老物件嵌入墙绘,让它们成为艺术的一部分?"这个想法让我们兴奋不已。
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优秀的创意往往不是一个人的灵光乍现,而是一群人的思维共振。在港廊村的每一天,我们都在讨论中学习、在争论中进步。艺术与乡村的结合,不仅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文化的对话。而团队的力量,让我们能够突破个人局限,共同绘就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新画卷。
我们共同希望能将这种"艺术介入乡村"的模式带到更多地方,让青春创意与传统村落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因为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与资金,更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用热情与智慧,为乡村注入新的生命力。
普薪羽
艺术学院
“巷愈青心·艺绘港廊”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