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湖州堂子山,我像被卷入一场关于“绿色重生”的奇妙旅程,“两山”理念从课本概念,变成了眼前可触可感的生动现实。
我们“浙里探绿矿,青春两山行”实践团,带着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好奇而来。两山能源综合能源服务场站里,现代化设施有序运行,能源流转间,我仿佛看见生态与发展在并肩奔跑。而那片由矿地改造的区域,更是让我真切触摸到“蜕变”的力量--曾经千疮百孔的采矿区,在“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规划里,一点点愈合伤口。
走在改造后的土地上,脚边是新翻的泥土散发着生机,远处林木郁郁葱葱,风吹过时,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土地在诉说重生的故事。曾经的矿坑,如今成了良田、林地、景观带,甚至建起了实用建筑,每一寸变化都在佐证:生态伤疤也能变成发展财富。这哪里是简单的土地改造?分明是一场用“两山”理念书写的生态奇迹,让废弃矿区从“环境包袱”,变成了孕育希望的“绿色宝藏”。
身为教育学院的一员,我忍不住想:要是把堂子山的故事带进课堂,让更多年轻人看见生态治理的智慧,是不是就能播撒更多绿色种子?我们可以用这些真实案例,教大家读懂生态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让“两山”理念在青春岁月里扎根生长。
这次堂子山之行,是我青春里最珍贵的“生态课”。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一片曾被工业染灰的矿区,都藏着重生的可能。我触摸到绿色发展的温度,更清晰了自己可以担当的角色--做“两山”理念的传播者,用脚步丈量生态蜕变,用声音讲述绿色故事。未来,我愿带着这份热忱,继续在绿色实践里奔跑,盼着更多土地以重现生机,让绿水青山的旋律,在更多地方奏响,让金山银山的愿景,照进更多现实。
教育学院
“浙里探绿矿,青春两山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黄欣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