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村中的观光车上,远处层峦叠翠,近处溪水潺潺,白墙黛瓦的民居点缀其间,这幅山水画卷让人完全无法联想到二十年前烟尘蔽日的矿村旧貌。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我们实践小队走进了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的安吉余村,对余村建设控股集团的董事长张寅先生进行了采访,一起探寻集团在“两山”理念引领下的绿色实践成果。
在与张先生的交谈中,我们最深刻感受到的就是绿色发展不是口号,而是一场脚踏实地的变革。二十多年前,余村是个尘土漫天的矿山村,村民们靠炸山开矿、经营水泥厂过上了富裕生活,可生态环境却遭受了严重破坏。后来村里相继关停污染项目,村集体收入大幅缩水,村民收入来源也成了问题。就在发展陷入迷茫时,习总书记“两山理念”的科学论断为余村指明了方向。
余村建设控股集团便是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开启了余村绿色发展的新征程。集团一楼的大厅陈列有一墙的重点项目:云上天路、青山生态陵园绿色改造、银坑影视文化民俗村……集团策划的一个个项目都在近些年逐一落到实处,并为余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良性发展。这些看似简单的转变背后,是无数次的探索与坚持。如今,集团运营的生态旅游、特色农业、文创产业三大板块,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更让余村的生态价值持续增值。其中的大余村乡村青年人才社区项目更是吸引青年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活力的很好典范,对全国各地的其他乡村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采访结束后,张先生带领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走进余村,余村的蝶变历程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村口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巍然矗立,这不仅是理念的昭示,更是余村人用二十年时光书写的答案。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坑,如今是碧波荡漾的荷花池;曾经轰鸣的厂房,变成了展示生态发展的展览馆。最让我触动的是村民脸上洋溢的自信笑容,他们既是生态保护的参与者,也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走进余村,让我触摸到了绿色发展最鲜活的生命力。
这次实践让我对"两山"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守护绿水青山的重任。在课堂上学习的生态知识,在余村、在余村建设控股集团变成了生动的实践教材。我们既要做"两山"理念的学习者,更要做践行者,用专业知识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让更多地方重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图景。
青山不语,见证二十年的坚守;绿水长流,诉说新时代的华章。离开余村时,我回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更加坚信:只要我们秉持"两山"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一定能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董羽真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寻访‘两山’理念系列人物”,践行绿色发展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