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奎校友分享教育人生:坚守初心廿载,寄语学子灵活应变多元发展
【湖州讯】 “人生是自己的,一定要自己会去努力……学着根据社会的发展,利用好自身的优点,条条大路通罗马。”2025年7月1日,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06届校友、现任湖师附小教育集团副校长的陈炳奎老师,在母校学生访谈活动中,以亲身经历为学弟学妹们带来了一场关于职业坚守与成长智慧的深度对话。
回溯校园:艰苦中的机遇与责任传承
陈炳奎深情回忆了2006年毕业时的大学时光。他坦言,当年条件虽远不如现今优越,但师生关系紧密,时任院长及教师团队“很负责任很认真”的作风,为他树立了职业标杆。对比今昔,他指出:“我们那时候机会相较而言多一点”,而当前社会对教师岗位的需求总量减少、准入门槛提高,编制饱和现象明显,“新生越来越少,我们根据学生人数决定招师人数”。他亦提到“学历贬值”的现实,强调专业特质突出的能力(如篮球、排球、足球专项技能)在激烈竞争中更具优势。
从学生到教师:坚守源于热爱与时代际遇
谈及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到教师的转变,陈炳奎将其归为“一种巧合”,但也离不开时代的助力。凭借校级优秀毕业生的荣誉,他赶上了社会对教师需求旺盛的时期,免试签约入职。他坦言职业生涯中曾萌生去意,但最终选择扎根教育一线至今。他强调热爱是支撑的关键:“其实有时候人生路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自己喜欢还是最关键的。”他同时肯定了体育健康领域在国家层面仍具发展空间。
大学课程:理论奠基,实践领航
被问及大学所学对职业影响最深的部分,陈炳奎重点提及大三的《综合教学法》(综教课)。他认为该课程教授的教学分析、教学方法等内容,直接指向一线工作实践,教会了他“如何面对学生”。相较之下,《体育心理学》《体育生理学》《教育学原理》等课程则为考取教师资格提供了“最基本的东西”。他高度评价这些专家精心设计的课程“很有针对性”,是职业能力塑造的基石。
寄语后辈:目标导向、主动作为、多元发展
面对当前就业压力,陈炳奎为学弟学妹开出“三剂良方”“目标驱动人生”“学历只是一部分”,关键在于明确个人目标并提早准备(如考教资、争取奖学金、提前入党等)。他告诫学子“不要依赖领导或家长的定位”,人生需自己规划。
努力成就无悔: “只要努力了,即使最后没有朝着自己的兴趣走,也很知足。”个人奋斗是核心。
顺应趋势,发挥优势:他鼓励打破思维局限,以亲身同学为例——网球专长者因契合企业高管运动需求成功入职上市公司。强调需关注社会发展,结合自身特长灵活择业,坚信“条条大路通罗马”。
本次访谈由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倪好、翁思程、张尧、王韵婷、王子涵共同完成。走访学生代表王韵婷在感悟中写道,陈老师的分享让他们深刻理解了“以自身为中心规划,灵活应对变化”的重要性,他们将珍惜校园所学,为未来早做准备,在充满挑战的时代稳步前行。陈炳奎校友的坚守与智慧,为湖师院学子照亮了一条务实而充满韧性的职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