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培养未来的网络安全卫士

10月16日,人文学院20220421班级以“共建网络文明,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在32-513教室圆满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增强团员对网络文明的认识,明确自身在网络空间的责任与义务。提升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防范网络陷阱。促进青年之间的线上互动,建立健康的网络社交模式。并鼓励青年创作优质网络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团员们积极参与。开幕式环节,由团支书带头领唱团歌,当团歌的旋律响起,整个活动现场瞬间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所笼罩。团员们整齐站立,目光坚定,神情专注。激昂的节奏仿佛是奋进的鼓点,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歌声嘹亮,充满力量,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团员们的热情与忠诚。大家齐声高歌,声音交汇融合,在空气中回荡。这一刻,所有人都沉浸在团歌所营造的神圣氛围中,心中涌起对团组织的深深敬意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此次活动共进行了四项环节,一、观看微电影《侠》。二、分别对网络安全、网络礼仪、信息辨认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提问。三、以“网络实名制是否有利于网络环境的净化”进行了辩论。四、由团支书主对活动过程、内容做总结发言。

微电影《侠》是近期话题热度较大的一部网络安全问题的微电影,通过播放电影,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网络暴力问题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发讨论。随后进行的是知识问答的环节,涵盖了网络安全、网络礼仪等内容,团员们踊跃抢答,充分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对时事的关注。

此外,为了培养了团员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活动还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辩论赛是一项极具价值的活动,有助于培养自信和勇气。站在众人面前阐述观点、应对挑战,能够逐渐克服紧张和恐惧,增强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正方代表彭怀玉指出:网络实名制,能够显著提升网络空间的责任感和文明程度,有效抑制网络暴力、谣言传播等不良现象,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网络生态。实名制下,每个发言都与真实的个人身份挂钩,增加了发言者的责任感,减少了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而且实名制便于追踪网络违法行为,降低匿名性带来的逃避法律责任的可能性,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以张甜甜为代表的反方认为: 网络实名制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压制言论自由,反而不利于多元观点的表达和创新思想的碰撞,未必能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环境。实名制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增加了个人信息被盗用、泄露的风险,侵犯了个人隐私。在实名制下,一些持不同意见的人可能会因为害怕遭到报复或歧视而不愿发表自己的观点,导致网络空间的声音趋于单一。在辩论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让人们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增进对事物的全面理解,培养包容和开放的心态。

活动最后,团支部书记对本次团日活动进行了总结,在总结中提到:虽然我们的会议开完了,但关于这个主题的讨论并没有结束,我们要时时思考,也让我们的活动有更深远的影响。团员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本次团日活动不仅丰富了团员们的组织生活,也进一步增强了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团员们的成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团员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