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动的狮长——我与祖国共成长

十年青春流光速,时代的恢弘画卷缓缓展开。这十年的激情与理想,拼搏与奋斗,正在这幅画卷中闪闪发光。

十年研修攀高峰 湖师之恩永留心——徐真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每每回忆起师院,总会思及最想念我最可亲的老师们,如唐培松、郭玉华、倪生良、伍涛、潘国祥、徐敏虹、陈海峰、童艳花……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老师们高在德行,贵在品质。伍涛老师是我的分析化学课的老师,他在课堂之中总会穿插一些“闲话”——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人生哲理,引导我们搭建自我规划。在老师的教导之下,我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逐步坚定自己考研的决心。唐培松老师是我的本科论文导师,在我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碰见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要点,是唐老师带着我一点点梳理、摸索,引导我一起攻破难题。受他细致、严谨的科研态度影响,让我成为了现在更好的我。老师们的用心栽培,帮助我实现了从湖师院到兰大的十年嬗变之梦。十年后的今天,我要祝愿母校的未来更美好,早日实现湖州师范大学的大学梦!

青衿之志为桃李 履践致远绽芳华——王元玲

每当我忆起母校的时光,便有如一股暖流涌入心头,那是一段至今仍能不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的时光。上大学以前,我的性格并不外向活泼,但大学期间和同学一起参加公益活动、去学校实习的经历打开了我的内心,让我能够大方表达自己。

初入校园,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生科院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我不断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现在也终如愿以偿。大学里所经历的专业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对一名师范生来讲,是尤为重要的。我很感谢母校的培养,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认知得更为深刻,让我在真正站上三尺讲台时,拥有了更大的底气。

师院承载了我最美好的青春,我衷心地祝愿母校越办越好,也祝愿校友们能心想事成,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道路。

 书山学海勤夙夜 漫漫白衣诠仁心——陈姝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以作为我对大学生活的一个总结,学医虽是一趟苦旅,我仍乐在其中。临床医学是命运给我做出的选择,但热爱是师院给予我的熏陶。我特别要感谢我的班主任沈敏雄老师,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上,他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母校的图书馆最令我想念,那几年,从学期开始到期末,我基本每天都泡在图书馆。离开校园的时候,我特别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精神。幸而大学的学习给我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扎根湖师十年路 不忘初心筑梦行——潘建超

湖师院对我来说,是青春绽放的沃土,也是青春生根落地的地方。十四载师院光阴,源自于十年前在师院校团委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在一次迎新活动中,有一位来自内蒙古的新生搭乘慢车,直到半夜才抵达。尽管白天大家都忙碌了一天,但为了确保这位新生的安全,我们主席团自发地一起等待并将他送至寝室。正是这样朝夕相处的工作时光使我们从同事成为挚友,互相扶持、共同进步。能与这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一起成长,乐此不疲,或许这就是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活力。在校团委的工作经历炼就了我的能力,使我从面对风雨不知所措的野花小草渐渐成长为今天深深扎根于土地的“参天大树”;孕育了我投身学生工作的初心,引领着我以初心反哺母校。希望湖师院早日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学!

奋斗乃生命宗旨 苔花有牡丹之姿——钟霏汝

能有今天的成绩,我最感谢的还是我的母校。回望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我认为最适合形容的一句话是“ 鞭驽策蹇,宁靡寸劳”。刚进校的我和所有人一样,懵懂中带着迷茫,但又忍不住幻想自己可以独当一面。而在我加入学生会之后,我开始努力学习交流技巧,尝试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阐述见解;我会为一句背不出来的概念苦恼,也会一直耐心的练习不标准的英语发音。惰性为天性,但我却克服了它。

曾经我怀揣着青春和希冀走向社会,如今也希望美丽的湖州师范学院可以带领更多优秀的青年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医者仁心不枉言 苦尽甘来续华章——董建新

母校的生活是我这十年人生的基石,我在这里生活、学习,也在这里成长、成熟。那时,每一次参加科研项目,接触优秀人物;每一次走出校园,参加医疗活动,我都为自己是一名师院学生而自豪。

大学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平台,在那里,我致力于将大学生医疗实践带入人民身边,将医疗创新与社会服务接轨,开创了许多与医学专业有关的医疗服务活动,也培养了我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感。获得成功的人没有一个是不辛苦的,但正是这四年的起早贪黑,才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毅力、为社会服务的决心。

在这里,也希望母校能够在实现大学梦的最关键的时期加快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然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前路漫漫,唯有奋斗,继续坚定地迈出步伐,继续勇敢地热情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