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喜迎二十大,奋进共富路”主题活动,进一步营造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良好氛围,用脚步丈量大地,以实践出真知,近日,湖师院人文学院组织学生们到各地开展共富采风,“绿色同富,丝府新篇”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聚焦蚕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走出吴兴,寻迹访踪,对湖州蚕桑文化的传承、发展、推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从实践中了解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古老蚕桑技艺正在湖州各地以不同的方式焕发新的生机。
第一站,实践团来到荻港。荻港自古就有“苕溪鱼隐”之美誉,荻港古村更是 “倚港结村落,荻苇满溪生”,蚕桑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了解了荻港村的发展史,见识到一系列与蚕桑有关的特色美食制品后,实践团实地考察了桑基鱼塘,了解从鱼塘管理至蚕桑吐丝工艺制造的全过程,感受了蚕桑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对其如何转化为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敬佩于古人的智慧和今日的创新。如今的荻港通过“蚕桑+旅游”的模式已成为湖州市乡镇振兴的打卡热地。
随后,实践团又来到云豪家庭农场、双林镇绫绢织造基地。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康明,周老先生向团员们详细介绍了双林绫绢的特色。双林绫绢素用纯桑蚕丝织制而成,以轻如蝉翼、薄如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著称,被誉为“丝织工艺之花”,列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近年来,双林镇高度重视绫绢传统织造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让双林绫绢借助现代文化创意,走向百姓日常生活,使这项千年传统工艺焕发新的光彩。2020年,成功举办了“国潮有范儿”双林镇首届绫绢文化艺术节。
最后在千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剪纸工艺传承人潘静霞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千金镇的剪纸文化发展史,千金镇随处栽桑,户户养蚕,每当养蚕时节来临,家家户户都会张贴“元宝”“蚕猫”等图案祈求蚕桑丰收,不知不成形成了千金独特的剪纸风格,千金镇也被誉为 “剪纸艺术之乡”, 潘老师还展示了她的剪纸艺术作品,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向每位成员展示了如今蚕桑丰收、人民安居的美好愿景,让他们在惊叹于剪纸这一独具魅力的千年技艺的同时,更了解到湖州蚕桑文化在现代的艺术呈现。潘老师也表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剪纸这一传统工艺中来,用剪纸之技艺展现蚕桑之魂魄。
虽然只是短短一天的调研,但是实践团的成员们都收获颇多,通过走、听、看、问,进一步了解了桑蚕文化的古老历史,更是认识到目前改革创新续写蚕桑产业新故事的巨大的潜力,也激发了学子们的干劲,他们表示一定要在不久的未来,用自己的青春来续写好这个产业兴旺、家家幸福的“共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