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促进类】人文学院:定位教师职业,共撷心灵自由

教师既是潜心育人的平凡人,又是见己见人的思想者。不同阶段的教师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深入教师心理、了解教师现状,能够进一步观照教育与教育工作者,为相关部门提供“忠善以损怨”的依据,促进教育向着明媚处发展。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多的考量与反思。我曾于多个媒体平台了解到,许多教师对此岗位存在一定的怨气与不满。有离职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缺少“余闲”。在授课之外,教师可能会受到各种工作的牵绊,譬如家校关系等。由此,教师用于提升自我的时间与空间被挤压,离职意愿进一步上升。

教师本身得不到身心的自由,又何来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心灵自由、开放的青少年呢?教师离职意愿坚定还有多重因素,我相信,本团队相关成员的研究成果,一定能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警醒乃至参考。

此外,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教师对自身、对教育职业的定位与定义,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体验感与幸福指数。以语文教师为例,部分教师将教育仅视为谋生的手段,选择入编则仅是听从他人或是为了安稳的工资;由此,其目光所及难免会是生活与工作的艰辛与狼狈。而也有一部分教师,将教育视为传播、传承、发展文化与文学的途径与平台,在完成教师工作之余更为勤恳地提升自身文学素养,通过自身真正热爱的事物化解工作的疲惫。

从笔者个人视角来看,我们鼓励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付出与奉献的人来担任人民教师这一角色。任何一项工作都存在各种利弊,都需要工作者平衡与协调各种因素,且都需经历重重考验与磨难方能不断进阶。选择自身真正热爱的事物与职业,方能获得心灵的自由。

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省青年教师的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暑期社会调研团

黄昕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