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浙江实践类】安定书院:在挫折中成长

今天早晨9:00,我们在东校区完成集合后兵分两路,进行关于数字化改革的调研。一部分成员前往湖州市教育局电教馆,另一部分成员前往湖州市市民服务中心。

初入市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颖带我们参观了1至3号市民服务大厅,并且对每个窗口的由来以及主要职能进行了大致的介绍。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增进了我们对市民服务中心的了解,同时为下一步问卷的发放奠定基础。

团队成员每人十份问卷,两人一组开启我们不断“试错”的历程。我遇见了摆手委婉拒绝问卷填写的中年男人,但与虽然视力下降,但仍然愿意配合调查的老奶奶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体会到语义未尽却被人打断的无所适从,也为果断接过问卷的双手和绽放笑靥的脸颊所感动……泰戈尔认为:“社会之河的圣水就是因为被一股永不停滞的激流推动向前才得以保持洁净。这意味着河岸偶尔也会被冲垮,短时间造成损失,可是如果怕河堤溃决,便设法永远堵死这股激流,那只会招致停滞和死亡。”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发问卷、发传单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每一次在冷笑否定之中鼓起勇气的尝试都值得莫大的嘉奖。我曾经在高中时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参与过垃圾分类的传单发放,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五张传单我发了整整一上午。或许是因为踌躇与胆怯,或许是因为拒绝与受挫。然而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仅仅一下午我便完成了十张传单的分发填写任务,对我而言已是质的飞跃。

放眼生活亦是如此,我一直愿意相信“试验的终点是花开万里”,然而试验的旅程并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是“大抵风光霁月少,风雨云晦多”。我不愿强调挫折的必要性,但我倾向于相信挫折的必然性。在“山重水复”中锤炼的坦然是进入循环的勇气,亦是守得“柳暗花明”的自信与底气。

湖州师范学院安定书院

安定书院数字浙江暑期社会实践团

金沐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