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绽放 ——湖师青年探寻滩龙桥村“共富”之秘

72日,湖州师范学院校团委“生态茶园”建设实践团响应团中央“三下乡”号召,赴湖州市长兴县滩龙桥村开展了以“走进千村观察,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践团队成员在滩龙桥村霞幕湖景区

实践团在参观村史馆的过程中了解到,滩龙桥村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协商为民、坚持双向发力、坚持务实求效,在尊重民意、聚拢人心、协商决议、实事求是中发展和提高自身。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促成了建学校、修水库、建礼堂、种茶叶、建景区等一桩桩大事、喜事。

摊龙桥村村史馆

据村主任章健介绍,滩龙桥村主导产业是茶叶种植加工业,规模有16000余亩。不仅如此,滩龙桥村成立滩龙桥茶产业联盟会,荣获浙江省“6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万树进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截至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73.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是真正通过“一片叶子”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模范村。

村主任章健介绍滩龙桥村情况

据介绍,2003年创建的滩龙桥村茶产业至今已走过22年征程。该村茶产业以白茶起家,逐步发展延伸出红茶、绿茶、青茶,发展出六大茶系中的四系;并在继续研究黄茶、黑茶的制作工艺,正朝着“构建完整的六大茶系产业链”目标持续奋斗。据实践团队走访调查发现,摊龙桥村正准备构建“乔木-茶树-除虫草”的茶山结构即集储水、遮阳、除草、除虫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种植体系。同时该村还在普通生态茶园的基础上发展了综合式生态茶园模式,通过架设茶文化景点、茶馆、跷跷板、蹦床、滑梯、自助烧烤等茶文化景观、体验基地甚至其他旅游配套设施吸引更多人入村体验、消费进而提高村集体经济收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讲到:“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滩龙桥村的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险阻,如销售渠道较少、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大量的茶渣未合理利用、人工采茶成本高等。村支书建议实践团成员们,积极学习并考取相关检测证书、沟通校内导师以建立“村-校”长期合作关系;在为滩龙桥村提供高性价比农残监测数据的同时为学生构建学习、锻炼平台。

在与村民的谈话中了解到,村民对滩龙桥村的迅速发展感到十分自豪,对刚签约的1000亩村集体茶园抱有巨大信心。村民提到茶山正在修建盘山路以方便游客上山体验采茶、欢迎各组织机构的团队进行交流学习,以便增强其茶品牌的影响力。村民还介绍,茶山上所种的高大乔木能发挥防风、固土、储水等功效,养茶所用水源大多来自储存在水桶的天然雨水,少部分取自霞幕湖。

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交流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青年学子深知肩负的历史重任,奋力书写着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浙江答卷,而湖州这片“绿水青山”,更是让“共同富裕”成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力生态经济建设与发展,这是湖师学子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