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星期三,人文学院“湖韵丝续,兴村梦圆”湖州蚕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南浔区丝绸小镇荻港古村、南浔区射中村莲花荡云豪家庭农场、南浔区千金镇、双林绫绢织造基地参观学习,采访了剪纸工艺传承人潘静霞、绫绢织造国家级传承人周康明,对湖州蚕桑文化的传承、推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从实践中学习到了很多。
实践团最先来到的是荻港古村,荻港“倚港结村落,荻苇满溪生”,自古就有“苕溪鱼隐”之美誉。刚到古村,就得到了村里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一走进古村,蚕桑文化气息更是扑面而来。负责人首先介绍了荻港村的发展史,而后介绍了一系列与蚕桑有关的特色美食制品。在初步走访之后,实践团深入考察,来到核心开发区实地考察桑基鱼塘,了解从鱼塘管理至蚕桑吐丝工艺制造的全过程,感受到了蚕桑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对其如何转化为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午,实践团来到了双林镇绫绢织造基地。双林绫绢的历史已有四千七百多年,双林绫绢系用纯桑蚕丝织制而成,以轻如蝉翼、薄如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著称,被誉为“丝织工艺之花”,并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康明,周老先生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双林绫绢的特色,分享了他成为非遗传承人的历程,听着周老先生的详细讲解,看着工作人员织造绫绢的一步步操作,实践团各个成员也亲身体验了织造绫绢的过程,受益匪浅。
最后实践团走访的是千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采访了剪纸工艺传承人潘静霞。走进被誉为“剪纸艺术之乡”的千金镇,无论是街道墙壁上的剪纸涂鸦,还是展览馆中悬挂的一幅幅剪纸作品,都让人浸润于剪纸文化这一独具魅力的千年技艺之中。随处栽桑,户户养蚕,一度是千金最常见的情景。每当养蚕时节来临,家家户户都会张贴“元宝”“蚕猫”等图案祈求蚕桑丰收,不知不觉这也成为了独特的千金民间文化。潘老师向实践团各个成员介绍了千金镇的剪纸文化发展史,还向各个成员展示了她的剪纸艺术作品。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呈现在眼前,实践团的每位成员都被这一民间传统技艺所吸引。潘老师也对青年一代寄予了厚望,希望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剪纸这一传统工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