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浙江实践类】教师教育学院——绿意绕我心,实践汇爱心

生活在地球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去爱护我们的家园,践行环保理念。而将环保理念践行到底,需要我们用耐心、信心和爱心去传递一份绿意,让这份绿意永远萦绕在人们心中。2021年7月,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青苗绘翠意,柚香伴践行”——青柚空间环保小课堂的志愿者们团结一心,为湖州市二里桥社区和余家漾社区的孩子们带去了一堂堂精彩的环保小课堂。在这个美好的七月,我们将实践汇聚成爱心,带给孩子们一片绿意。

来参加环保小课堂的孩子们大多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垃圾分类等一些环保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孩子们的了解只是停留于一些浅层次的知识。志愿者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贯彻环保理念需要从小做起,我们要将系统的环保知识传递给孩子们。虽然孩子们年龄小,但我们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环保知识。于是,一堂又一堂精彩的环保小课堂在志愿者们的实践中呈现。从最初的节电节气小技巧,到挥墨书环保以及各类手工环保课堂,孩子们收获了不同的体验,在不同的活动中体会环保行动的意义。

整个暑期实践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手工环保课堂的策划和实践。将环保理念渗透于手工课堂,是我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我印象中的手工课堂是以锻炼手工制作能力为主,体现孩子创造力的课堂。要将环保理念渗透在手工课堂里,是一项有难度的挑战。虽然在活动准备过程中我有些许担心,但是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环保”与“手工创意”完美结合。比如,在“环保时装秀”课堂中,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一起用废弃报纸制作环保衣,开启了环保时装制作之旅。与此同时,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解“变废为宝”的含义,并鼓励孩子们学会观察,开动小脑筋,动起手来,废弃物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mini分类垃圾桶”制作过程中,志愿者巧妙地将手工制作环节安排在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之后。孩子们在课堂开始之初学习了有关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等知识,在后续的手工制作的环节里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制作的mini分类垃圾桶不再是简单的收纳垃圾的小桶,而是画着不同分类标签的分类垃圾桶。此外,经过系统的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孩子们已经能够辨别不同类别的垃圾,他们也将努力把自己的环保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向他人传递这份绿意。

绿意绕我心,环保小课堂为孩子们带去了一大片绿意,他们在快乐中收获了环保小知识,理解了很多不曾深入理解的名词,如“变废为宝”等等。环保小课堂让志愿者们的爱心得以凝聚和传递。我们团结一心,让环保理念用更精彩的方式呈现和传递。相信未来的日子里,环保理念将会在人们的行动中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