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实践类】人文学院——湖剧的美

像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剧种一样,湖剧并不像京剧、越剧那样闻名遐迩。若不是来湖州读书,我可能也没有机会去了解湖剧。尽管如此,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湖剧自然有它独特的美。

湖剧的美一方面是共性的,是花旦唇齿间的余音绕梁;另一方面个性的,是其中的生活气息。湖州的山山水水,培养了一群文人墨客,也熏陶了一方百姓。湖州人将曲艺、歌舞和杂耍融为一体称为“百花戏”。1951年,更名为“湖剧”。这与现代高速发展的大城市不同,是一种慢生活的雅趣。湖剧中有江南小镇烟胧雨的温和,也有着湖州百姓喜欢在闲暇之余舞文弄墨的风雅。

在实地调查之前,我们也有在互联网上了解过一些关于湖剧的资料。其中有一个至今印象尤为深刻,便是一则关于让湖剧走进小学课堂的新闻。这于湖剧而言,则是让湖剧得以更好的传承。这于学生而言,则是对美的一种培育。我们如今主张德育,其实美育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庄子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诚然,我们中考、高考拼的是知识,而不是审美能力,但是美育可以使得我们的内心世界有依托,让我们学会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认识这个世界。在被物质与功利主义裹挟的社会中可以感受心灵的宁静。湖州塘甸小学将湖剧纳入校本课程不仅仅是让湖剧有了继承人,也让孩子们从小得到了美的熏陶。

湖剧的美在我眼里,不在于千人万人的追捧,而是它对人们心灵一种美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