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是“乡村脱贫致富观察”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五天,小组来到了娘子关镇坡底村渔场进行调研,感受颇深。
调研期间,小组走访了一些渔场,并找到一些过去的老照片与现在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渔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采访了解到,娘子关渔场之前是通过娘子关发电厂排出的余热的水养殖罗非鱼,刚开始的时候,规模很小,收入也不是特别的好。紧接着随着政策的改变,娘子关电厂关闭,余热水没有只剩下了地上的凉水,公司面临倒闭。最后渔场的人开会决定,要寻找合适的鱼种进行养殖,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研究学习,渔场引进了鲟鱼、红鳟等多种品种试验养殖。经过多次实验,最终决定扩大鲟鱼的养殖规模,鲟鱼适合在16-20℃的水中生长,而娘子关泉水的温度为18℃,正好适合鲟鱼的生长。渔场在领头人的带领下,在多方面的帮助下成功转型。
通过这次走访,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全面走向小康社会不仅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还需要村里的领路人带领人们一起走向小康。脱贫攻坚取得的胜利不是个人的成果,是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的成果。同时告诉我们脱贫要因地制宜,根据自然环境确定发展的路线和方向,精准发力,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娘子关的18摄氏度的水温,就成为了娘子关脱贫工作中一把锋利的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