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们去参观了辑里湖丝馆并且拜访了王一士先生。当踏上辑里村的土地,看到偏僻的南浔辑里湖丝馆时,我不得不感到惊讶,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它会如同其余的文化遗产一样置身于设备完好的博物馆中,被人精心保护,而非在这个小小的角落里挣扎着生存。
但随着我一步步地了解辑里湖丝的历史发展,明白这片土地是辑里湖丝的诞生之源,这座博物馆相当于是王一士先生个人支持建立时,我的这种惊讶便逐渐转变。我钦佩着王一士先生坚持守护文化的意志,也惊叹于湖丝曾获得的荣耀与成就。辑里湖丝,它曾是皇帝龙袍的御用丝,它曾在世博会中多次夺得荣誉,它也曾在关键时刻为中国的经济撑起半边天;它是我国国家级非遗文化,它的用处多种多样,不仅能织出柔软平整的衣物布料,也能担当起坚韧的琴弦的重任,它以一根根坚韧纤细的丝织出了一片锦绣灿烂的辑里湖丝文化。而这些响当当的成就,在我来到这一片土地之前,却少有耳闻,想到这里,便不禁悲叹于当代人对周围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忽视。所幸,即便很多人已经忘却这门祖传的技艺,却仍有少部分人在默默地守护着它。这座博物馆,虽不如公立的那些博物馆高大、宽阔、庄严肃穆,但它朴实,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承载着的是南浔积淀数百年的蚕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