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实践类】人文学院——辑里湖丝之痛

作为湖州南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辑里湖丝,现今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我一开始还在思考,为什么这么好的一张文化牌,就会打不好呢?如果将辑里湖丝与“互联网+‘相结合,好好地在网络上宣传,我想势必会使辑里湖丝得到更多的关注吧。或者,我们也可以生产一些辑里湖丝文创产品,相信在与新时代文化的碰撞之下,辑里湖丝会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可是,在采访了王一士先生之后,我才知道,辑里湖丝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缺少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没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缺乏资金、缺少人力。从马路拐入辑里村,谁能想到这个简陋的小村庄里孕育出过曾经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湖丝呢?没有政府的支持,王一士先生只能自己一个人干,但除了一开始博物馆建成后激起了小小的水花以外,后来的日子里,只有零星的采访者来访了。谈到湖丝的发展现状,王一士先生露出了苦涩的神情,我的心中也充满了无奈。我感受到了王一士先生想让湖丝重回辉煌的急切的心情,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力不从心。王一士先生十分想让村里的年轻人了解并学习湖丝的制作技术,但在现在这样浮躁的时代中,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呢,更别提抛弃那些能赚大钱的机会,转而投身这可能看不见未来的湖丝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了。但我们没有理由去批判这些没有选择加入传承湖丝这条道路上的人,这一切只是更显王一士先生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