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走访美丽乡村样板片区,解码共同富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来到了湖州安吉黄杜村,团队成员对黄杜村原村支书盛阿林进行了采访。
在八十年代末,作为一名老党员,盛阿林放弃了个人年收入4万元的生意,被请回村里任支书。盛老说,当时的黄杜村放眼过去,全是一条条小泥巴沟路。面对黄杜村的落后现状,盛老紧紧抓住乡政府出台的鼓励白茶产业发展政策的机会,带头召集村民行动起来,种植白茶。
在推广种植白茶的过程中,他也遭遇了重重困难,比如缺少购买茶苗的经费,因村民的不理解被村民殴打、谩骂等等。面对此种情况,他并没有颓然放弃,他努力向上级政府批示,请求拨款,而对老百姓的不理解也只是笑笑,默默用了一两年来做农户的思想工作。
盛老不仅重视黄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对黄杜村的教育事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为办一所学校,他四处筹钱,奔波忙碌,直到1995年学校建成,他才把自己操劳的心放下。
最后,盛老对当代年轻人提出了新的期盼与要求,“不论组织把你们分在哪个地方,你们都要为老百姓做事情,身为一个共产党员,要定心干,不要拿公家的钱,那是老百姓的钱。”另外,盛书记对现在的基层干部也提出了有关年龄、身体、为老百姓做事、自身文化等方面的要求,老书记的谆谆教诲令人印象深刻,也让我们感受到老书记矍铄的精神风貌。
虽然盛老已经76岁高龄,但他自己还经营着五十亩面积左右的茶园。他每天都要下地、锄草,对茶园进行管理,劳动2至3个小时,因此,他也鼓励同学们多多参加劳动,为更好的明天而踏实奋斗。
正是有了像盛书记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领头人,才有了今日美丽富裕的黄杜村,正是由于无数像盛书记那样的先辈们付出的重重努力,才有了如今“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美丽乡村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