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我参与了人文学院的“太湖之滨,明珠回响”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前期准备工作。全体小组成员为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出谋划策,进行“头脑风暴”,让我获益良多,感受到了大家对工作的严肃认真与对非遗的热爱。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湖州人,我对湖州这座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水乡更是有着特殊的情感。岁月不淹,春与秋代为序,湖州蕴藏了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悉心守护这些瑰宝的匠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所以,能够参加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而言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首先,负责人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湖州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以及此次社会实践我们主要的调查内容。接下来,大家就如何更好地调研展开了积极广泛的讨论,如:前往的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寻找非遗传承人进行访谈,学习湖州的非遗技术,感受非遗之美。
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成立小组。我加入了自己最想了解的南浔辑里湖丝小组。我自己也在网上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发现原来南浔竟然有着这样令人惊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辑里湖丝久负盛名,但我也了解到其现在最大的困境就是人们的关注度不够,愿意传承这门手艺的人不多。
“我打江南走过”,通过这次准备工作,让我更加坚信要做好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工作。我相信,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焕生机,是打造清丽湖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为湖州的发展增添一道古色古香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