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晚上我们的实践团在26幢宿舍楼外门对一都村“农村电子商务”进行探讨。通过本次的讨论,我觉得乡村振兴是与乡村产业息息相关的,应该结合当地各类农产品发展特色,建设完善一都村电子商务。
一都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产品缺少统一标准。当地的笋干、小番薯等农产品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销售渠道不畅,价格较低。第二,缺少名牌拳头产品。商家宣传意识、商标意识薄弱。第三,竹笋大批量保鲜技术不过关。竹笋加工厂加工期无法延长,企业效益较低。第四,水煮笋出口配额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水煮笋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积极性。第五,竹笋贸易中存在无序竞争的局面。这些年一都村竹笋加工业发展较快,市场竞争激烈,造成销售困难。
我们团队的建议是:关于农产品的推广要使用其附加文化价值进行销售。让当地的村民和村委会共同注册一家合资企业或者是外包一家中间商公司负责国家卫生许可的管理运营,这样就能够解决国家卫生许可证QS标识的问题。另外,合作后还可以提高线上的销售途径,线下仍然采用原本的微商推广的方式,并且可做一个“自竹林”或者“自茶叶”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链接,即让来参加这个项目的游客或者客户,自选一块地,自行种植和采摘自己的农作物,增加一份情感营销和收获感营销。让他们能够自己体验种植的乐趣和收获农作物的喜悦,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感。这样不仅能让游客或客户真真切切感受到自给自足的收获感,还可以达到增加回头客的效果。
同时,当地人才缺少,需要引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带动当地的发展,加强第一产业的发展。当地文化丰富、旅游也发达,第三产业发展好,但是第一产业发展受到局限,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乡村振兴是多方面的振兴,只有有效融合村内资源文化,才能实现乡村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