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实践类】人文学院——览湖笔博物馆有感

 “握管门庭侧,含毫山水隈。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咏叹湖笔的良句自古以来就层出不穷,然而古人们描写得再绝妙也不如自己亲身去感悟体会。这次参观湖笔博物馆的活动让我对湖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是一次很有价值的体验。

准备出行时,天空就由青而蓝,太阳也热烈了起来。在前往湖笔博物馆的车上,脑海中就无数次想象了它的构造,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地方承载着数千年来的关于湖笔的历史。当真正见到它时,与我所想象的还是有一定的差别,门口的布置简单朴素,写着“中国湖笔博物馆”这几个大字的石牌一下子映入眼帘,进去之后,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布置,亭台众多,石板在青草上铺出了一条路,直通中心的亭子,四周绿植茂密,烈日之下,亭子成了唯一的阴凉处。这里虽然只有一个院落的大小,却也五脏俱全。关于湖笔的展馆应有尽有,我们走进了其中的一个展馆,正中聚光处摆放的是一支巨型的瓷笔,笔锋犀利,随后一个卷轴状设计的长卷映入眼帘,上面写着对湖笔的简单介绍:湖笔,是中国传统书写用具文房四宝中毛笔的精品代表,湖州制笔自隋代滥觞,宋元初时崛起,在之后长达700多年的历史中始终都占据着中国毛笔之冠的地位,“毛颖之技甲天下”是对这一工艺品最高的赞誉。

湖笔的发源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一路走过去,从战国时期的毛笔雏形,到明清时期完全成形的湖笔都一应俱全。唐代时候,安徽宣州是全国的制笔业中心,它所产的紫毫笔更是一绝。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南宋时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宣州制笔逐渐走向了衰落,最终被元代湖州善琏镇所产湖笔所取代,至今仍然代表着中国毛笔制作的最高水平。在博物馆中,各种式样的毛笔一应俱全,或粗或细,纹饰简单或复杂,笔锋尖锐或柔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元代的一支羊角笔,它总体的构造走向呈一个羊角的形状,造型奇特夺人眼球。博物馆中还有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虽然有些只是影印本,但也让我们眼前一亮。

湖笔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光辉岁月,带有着历史厚重的记忆,凝聚着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更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和弘扬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