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专项实践类】校团委、学生会——学在“春泥”,爱在“春泥”

今天是春泥计划的第一天,经过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后,我们小组抵达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地:南浔区朝阳村。在村里工作人员的接待指引下,我们开始了今天的活动。

上午我们为孩子们讲解了有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和遇到诈骗情况时的应对措施。每个人都有一颗与众不同的心灵,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未经世事的孩子们对诈骗的手段和危害程度了解的并不多,所以我们经过讨论后决定给他们讲解这方面的知识。但或许是初次见面,或许是知识性的内容缺乏趣味,孩子们显得有些拘谨,并没有完全融入到活动中来。后续几个小游戏的交流互动,才他让们慢慢放下戒备,而这也正是他们接纳我们的开端。

下午,心灵手巧的女同学教女孩子们折纸、画画,而男生则是将“毕生所学”展现给男孩子们。在小组成员耐心的指导下,一件件精巧的制品从孩子们手中诞生,再用画笔对白纸进行点缀,“小动物们”更是显得活灵活现。男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制成一架架纸飞机,来到空旷的地区,比试着谁的飞机飞得更远,飞得更久。

一天的实践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坐着村里安排的车辆返回学校,在车上,我思考着今天发生的一切。在活动中当我们问起孩子们是否有作业需要辅导时,他们的回答却让我们有点出乎意料:作业已经完成了。虽然都是小学生,但这般完成速度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去年暑假,我帮亲戚家小孩辅导作业,看着那厚厚的一摞作业和课外辅导资料,再加上那些补习班,把假期的时间吃干抹净。很多家长们“望子成龙”、“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内卷思想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慢慢地变成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机器。我们不能否定这种大势所趋的情况,但我觉得今天那些孩子们游戏时开心的笑容,才是一个孩子在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模样。

我询问过他们在学校时下课会做什么,得到的回答是“聊天或者下五子棋”,都是如出一辙的室内活动。这倒是引起了我学生时代的记忆,不过是在高中,只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的一种手段。而当我处在他们的年龄阶段,还是个懵懂的小学生时,下课就是往教室外跑。要么找块凹凸不平的地面,撅着屁股玩自己折的纸荷包或是小店里五毛钱一包的磁卡,要么玩抓人游戏,满操场地乱跑,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时,还是意犹未尽,相互使着眼色,打着手势,势必要在下一轮中决出胜负。年迈的老教师对我们的态度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是呵斥我们几句。而我们几个“狐朋狗友”,也并不在意有没有学到什么,毕竟那时学的知识相对简单,稍微认真点也能得个高分,就把心思都放在“玩”上了。每逢礼拜五,吃过晚饭就会约着三两好友到附近的公园开始疯玩,又或者是跑到小区的地下车库进行自以为是的探险。玩累了就跑到超市里吹吹空调,从口袋里摸出爸妈给的几个钢镚,凑一凑买瓶饮料分着喝。那时的我们和现在的他们一样,没有太大的学业压力,就这样无忧无虑,但眼里有光。

其实结合最开始孩子们的表现,我存有一定的忧虑:这些孩子是不是真的在心理上有些问题,但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孩子就是世界上最简单的生物,只要认定你对他存有善意的,他就会放下戒备同你亲近。从最开始的约束到最后的开放,孩子们的心总是最纯粹洁净的,真心希望这份纯粹能够一直存在于他们的心中。

第一天的实践活动算是圆满结束,希望明天能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