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晚,期待许久的未教杯演讲决赛圆满结束。作为一个纯粹的观众,安静的坐在台下,我像是被玻璃罩了起来,和着演讲者的声音,体会自己的情绪,无关四周,无关他人。
我常常因为短小的句子而感动。“做你自己的灯神”,这句话是某位演讲者提到的,简短而有力的七个字,让我产生了一种道不明的情绪,只感觉有力量在心中升腾,或是共鸣,或是动力。就像演讲者所说的,人人都知道阿拉丁神灯的故事,人人都想拥有阿拉丁神灯,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常常幻想着,有一天我会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公众面前,我会给予父母衣食富贵的生活,我会挺直了腰杆去参加同学聚会。我甚至一度将“命运会奖励笨小孩”这句话当成座右铭,像期待着向阿拉丁神灯许三个愿一样,期待着命运将我温柔以待。“做你自己的灯神”,这句话一字一击敲打在我的心头,醍醐灌顶般,毫不留情地将我拉回了现实。的确,世上并没有神灯,所谓的笨小孩也不会被命运庇佑,你只能够做自己的灯神,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即将步入社会的我,该明白,没有人会为我保驾护航,也没有人会指引我去学会独立,更没有人会设身处地的包容你的过错、宽慰你的失败,简单来说,一切都得靠自己。想到这里,我忽然间有了动力。所有的幻想都该被赋予百分的努力,无需找什么借口,一无所有,就是拼的理由。
在比赛第二轮,选手们根据随机抽取的热点问题两两PK,决出三强。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甩丢了孝道”这一热点问题。一位选手提到了《老有所依》这部影片,子女为瘫痪在床的老人请了一个保姆,不曾想,言语障碍的老人竟遭到了保姆的泄愤。听到这里,我深深地为之震撼,《孝经》所解释的通天地之桥梁的孝,如今被我们甩到了哪里。我很庆幸,我生活在温暖的家庭。正是因为这样,我更加不解这种社会现象。遵循我外公的意愿,我们送外公进了养老院。该不该送老人进养老院一直是个富有争议的问题。将老人带回家不仅仅是添了双碗筷,还会有一连串棘手的问题。但我们却忽略了,有老人的家才是完整的家。母亲时常和父亲提起,等他们老了,就一起去养老院,不要指望孩子们。我每次都斩钉截铁的说,我不会送他们去养老院,我会好好赡养年老的他们。希望未来的我,能谨记这一承诺,不要因为自己的小家庭,而忽略了原本的大家庭。
讲真实的故事,是演讲中永远都会奏效的法宝。今天的演讲让我看到了各个热点问题背后的社会现实,提醒了我们发现那些被淡忘的理性、被遗失的情感。
文学院未来教育家协会 姚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