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说不出口,那就以笔代之,有些暖无人相与言,那就缄默着回味。看着后庄的他们用稚嫩的笔触写下各种私密的不为人知的暖心回忆,心里就如同这入了春的阳光,艳艳的。乍一想,突然觉得所谓的感恩教育不过是为了让这群孩子记得相伴成长的时光和爱,并能如愿成为某个人的骄傲。
面对两位小老师的突击提问,孩子们支支吾吾,始终无法将“父母的生日”说个确切,但却掰着手指头,告诉你:“妈妈做饭我就洗菜,我还会拖地板哄弟弟……”孩子们始终不合你心意,仿佛要将一屋子都搬上自己的“诺亚方舟”,“我要把我的兔子带上,一直都是它陪着我,当然要救它哩。”孩子们的絮叨并未惹烦我,却带给我一点点欣喜,他们始终将那些温暖的细流放在心底惦念,不论多小,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理念,怎就不是他们这一点点的回报。
随后,小老师和孩子们分享了《结草衔环,以报恩德》的故事。当谈到老人结草,谈到黄鸟衔环,他们也默默低下脑袋,似在打算些什么。我问孩子们,“你身边的亲人或者陌生人有做过什么让你感动的事情吗?”有个孩子立马就举起了手,但却不愿分享。前排一个孩子转身嚷嚷道:“他那个是后妈后爸。”“爸妈哪有先后,只要是爱你的,都值得爱啊。”和孩子们毫无顾忌的分享生活,我才发现,那些林林总总关于朴素的生活,关于爱与怜惜,关于如梭成长与蹉跎,不管有无血缘的羁绊,都是一部温暖的心路历程,都值得被歌颂被感恩。孩子不愿诉说,却怀着依恋和回报的愿望,这又怎么不是君子的孝义?
孩子们用笨拙的双手绘制一个个爱心,用的磕磕绊绊但却坚持亲手操作的剪刀,到处贴满的红心,制作的感恩卡片实在够不上现代意义的美感。但透过贺卡背后长久酝酿在心底的感触,我却无法怀疑他们的真挚。感恩,是多么美好的感情,连带着,所有的不美好也都成为了独一份的美。下课铃响了,他们并不着急离开,将小小卡片放进书本中间,一点儿角也不能弯折,如同他们的感情般,纯粹的纤尘不染。
孩子们在门口再遇见我,高兴的挥手告别。我想,他们内心始终记得投桃于他,定要以李报之,言辞苍白,心却惦念着。君子曾说:“上善当如此。”当如何呢?当是他们这模样吧。
文学院 未来教育家协会 陈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