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外风依旧很大,雨依旧在下,冬天的寒冽毫无保留地显露了出来,可室内的我们依旧火热,因为由未来教育家协会承办的微课大赛正在12幢208教室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怀抱着提高自己,改进自己的小心愿,来自文学院的21名同学报名参加了本次比赛。通过他们的叙述,我进入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我沉浸在不同篇目的讲解点评中,在独具特色的思维逻辑中,在风格迥异的上课方式中,深深地被学姐们的热情和自信打动着。
给我深刻印象的是王丽君学姐讲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她从题目入手,分析文章中将讨论到的两个地点,并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分析“从……到”这个语境对文章主旨的影响。而学姐一反惯有的根据景物先静后动来描述分析百草园景象的手法,重点突出百草园各具特色的草,并由此展开了对百草园内部的详细介绍。我为学姐另辟蹊径的做法惊叹,她从文章中的蛛丝马迹入手,用不一样的方式解构文本,使文章以一种更加简单易懂的逻辑呈现在学生面前。
很多同学都选择了杨绛先生的《老王》作为展示的材料,甚至不少同学读选择了同一片段,尽管如此,场面并不尴尬。以老王在病入膏肓时给杨绛先生送鸡蛋这一片段为例,有的学姐是从杨绛先生和老王之间交换的善意去解读,有的学姐从老王的动作和神态切入,进一步突出老王的个人特征……在他们不同的呈现方式中,我看到了《老王》的不同面,也体味着杨绛先生作文时的良苦用心。在学姐们耐心、细致的讲解中,我在她们营造课堂氛围中来回穿行,深深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光辉伟大,和教师的小艰辛和小确幸,更坚定了我的教师梦。
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学姐们自主设计,自主讲评的微课大赛给我的感触颇深。虽然只是身为干事在活动中帮帮忙,但是在看了这个大赛,从中获取的更多的是关于未来发展道路的方向,是关于“身为教师,我们应当怎么做”这个命题的诠释。在观摩学姐上课的过程中,学姐的自信、专注的风姿也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下定决心要苦练师范生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教师职业,给孩子们带来更优质的课堂,向所有的学生们展现属于自己的青春风采。
文学院
未来教育家协会
欧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