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心灵

海德格尔曾说过“人应当诗意地栖居”。我想“文学”便可以帮我们诗意地生活。

从我们耳熟能详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文字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感情。   这或许也是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传道,载意,存史”的作用。但对于我们来说,文学作品便是在生活中的慰藉。

  星期日的下午,绝对是一个微妙的时空。你既希望它能有一小段安静的留白,又极不情愿无所事事地就让它那样从指缝里溜走。星期日的黄昏,片刻不停地流逝,如果搞砸了,便残忍地一去不返,永不回头。最安全的方法就是读村上春树的小说,适度无聊,适度忧郁,适度荒唐又适度的无所谓和吊儿郎当。总之,那种东西就是天生为星期日午后的下半场准备的,说是经典也未尝不可,如果你指的是用来为无处可逃的星期一做热身和准备活动的话。

自己一个人漫步校园看到银杏树叶铺满了一地的金黄就想到《天使爱美丽》中的一句台词“如果没有你,良辰美景更与何人说”。好希望有那么一个人,在你看到一切美好事物时就想和他分享。这种情绪就会随着笔尖慢慢流淌开来。

  应该说文学给我们的心灵提供了一个栖息地,但毕竟人类都是在社会上生存的,“不食人间烟火”是一种太高的人生境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文学与现实中找到一个平衡。文学作品会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带来很大的影响,文学素养的提高与良好人格的养成是成正比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带给我们很多的享受与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

  蒋瑞老师提出了人生就像是一辆车的观点。你先是会去等一辆属于你的车,然后上车。但你在车上时,你发现有其他的车比你这辆车更豪华,且开得更快,但是你却不能下这辆车。这便是等车的意义。星野道夫有一句话“我发现,我们走过的是相同的时间之河”,这句话给我很大感触。虽然我们都是时间之河中及其渺小的存在,但是我们无不例外的朝一个终点涌去。那么到底怎样是人生,也便只是个体的活动。

  还是会很向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即使知道这并不存在。但是人就是在思考,在感悟中成长起来的,不是吗?

 

文学院 太湖文学社 叶哲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