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摄影,还是文字,或是篆刻等其他的方式,其基本的意义和衍生大多不出于记录。记录是为了什么?其目的也大多不出于记录生活。套用一句脍炙人口的话:“ 生活并不是缺少美,只是你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次参加了记者协会举办的全民记者评选活动,展现了人类记录的几种方式——生活以图片的方式呈现,内心体悟以文字来表述。最终,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要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
“您既然给了我食物,为何不带我回家?”“不要让它们也流离失所。”“学霸以书占座让我无处安放餐盘’”等作品给在场的人带来的触动无疑是最大的,而最终,它们也在数十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这次参赛的递交的作品从图片上看并没有许多摄影技术应用很强的,随手拍似的活动更多给人带来的还是要关注生活,善于发现,有一颗关怀和敢于赞颂的心,很多东西就能为生活增加精彩。
到场的参赛选手在描述和介绍自己作品时都提到拍下照片都是出于偶然,或者可以说是被某个点触动到了。这样的点遍布在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上,却不知道能不能在我们的心里留下痕迹。
很多东西都是相互关联的,一种元素或者一种状态能延伸到很多其他的方面。譬如我们看到篮球赛的照片,就能看到双方队伍的队员状态,场外啦啦队的加油奋喊……事物的同时传递和依次传递是有规律的。活动现场的评委有上届的社团负责人,连同现任的社团负责人。传承的魅力让人觉得很神奇,事物的构成要素那么复杂,素不相识的人也因为各种因素走在一起,构建了我们所处的大千世界。或许,这也是人文中一个独特的地方,哪怕只是陌生人,也同样涌动着别样的温情。
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不同,我们不能完全客观地,以一个完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而在这里,在人文方面,我们都可以成为记者。活动评委这样说:“一句话作为一种标题引发出大家对这个照片的思考,带引大家深入这条新闻的内核,但是又写得比较有趣味或者抓人眼球。用一句话,既能有趣味性又能凸显出你所要表达的主题,这两者互不相斥,最好能够互容。”
希望我们的生活,都不要充斥泛滥的感性,更不要麻木的冷漠。希望我们,都能有着人文关怀精神,敢于记录,乐于记录。
文学院 记者协会 李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