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口中有座城

如何了解一座城市?有的人选择阅读城市的历史,有的人选择参观城市的景点和设施,听取它们的介绍。而我选择的是去这个城市有名的餐馆吃饭。其实前面说的并不是很准确,因为去的并不一定要是餐馆,可能只是一个街边小铺就是祖孙三代的传承。

第一站是白渔潭公园附近的菱湖褚记生煎店,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才是最美的维纳斯一样,没营业的生煎店里卖的才是最好吃的生煎。三代生煎的传承让褚记变得傲娇无比。

第二站是杨大包子,真正的湖州一包。打着湖州一包的名字的早餐店很多,但是在我心中真正的“湖州一包”杨大包子却是二十年如一日使用着杨大包子的招牌。想要购买杨大包子需要排队,但不是人在那儿排队而是钱在排队。桌子的一侧放着一根长长的木条,下面压着纸币,边上则排着硬币。此种排队方式却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可见湖州人民是多么的朴实善良。在别的包子铺、早餐店都在想着花样翻新食品种类时,杨大包子选择了坚守,坚守最纯正的肉包子。

第三站是飞英小学旁的传统定胜糕。定胜糕起源于唐朝,一两重一个,一个就能饱腹,有猪肉、豆沙、芝麻三种口味可选。在与老板的交流中,老板流露出的对定胜糕历史渊源的漠视和不解让我担心。的确,对于老板来说只要把定胜糕做的好吃就行了,但定胜糕身上蕴含的一千四百多年的的湖城饮食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

第四站是丁莲芳的千张包。我只想说是学校食堂让我对千张包有一个不过尔尔的印象,而丁莲芳让我认同千张包也是一种美食。

第五站是小绍兴酒家。说来也是奇怪,明明说的是湖州美食怎么又跑到小绍兴去了呀。其实这家店是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写着小绍兴,但是做的大部分却是正宗的湖州菜。

有些味道文字不能解其万一,绝知此味还是要亲尝的好。

教师教育学院 湖学研究会 王闰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