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是送新生报到吧。”
“请问是什么专业的?”
“这边这边,艺术学院在这边,你们跟我来。”
类似的一幕幕发生在师院的角角落落,原来今天是新生报到的日子。秋雨沁凉,不期而至。为这个有着厚重千年历史的江南小城更添朦胧和诗意。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初来乍到的新生心头彷徨,举目无定。志愿者们的热情就像一剂姜汤暖心暖肺,祛走湿意和迷惘。路边的横幅标语被雨水浸湿,上面的字样就更显殷红“接过你的行囊,我们就是一家人!”
9月6号,迎新工作紧锣密鼓开展,在湖州高铁站、客运站以及校内分设新生接待站。两千余名志愿者整装待发,迎接新生们的到来。
构建迎新驻扎点,是迎新的头号准备。干净的桌子﹑激情的橙色帐篷﹑搭配印有“湖州师范学院新生接站”的橙色标牌,为驻扎点增添了激情与活力。理学院接待处的帐篷下,李梦楠同学正在一丝不苟地对照登记着新生名字。意识到有人走近,李梦楠便马上抬起头露出温馨的笑容亲切问候。李梦楠表示今天早上七点前她便在图书馆前的理学院接待点准备就绪了,然后为陆续到来的新生展开了一系列接待工作。“其实对于迎新这件事,大家也都知道是很繁琐很累的,所以我昨天的心情一直不太好。但当我今天真正担负起这份责任、为新生引导接待时,我发现迎新其实很有趣,看到学弟学妹们的到来,我好像看到了当时那个初入师院的自己,这种感觉真得很奇妙。”李梦楠如是说。
“‘我们要用青春做师院名片,要用行动当迎新先锋’这是我们志愿者的誓言”,迎新负责人如是说道,这不仅是志愿者们的铮铮誓言,也向社会展示了湖师学子负责的良好风貌。
到校的学弟在迎接的志愿者的热情引路下,轻松来到报名点注册。在迎新咨询台前,志愿者们认真细致地解答新生及家长的各类问题;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勇当迎新服务先锋团,向新生及家长展示了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生干部的青春风采。激扬的热情给人以温暖之感,但有时候也会闹出乌龙。不乏有家长推辞志愿者为新生搬运负重的行李。甚至有家长不解志愿者的服务,志愿者也及时向他们澄清志愿者的义务服务宗旨。尽管有乌龙如此但不乏有新生及其家长夸赞师院志愿者的热情,以及他们到位的帮助。
这些天,迎新不仅是学长学姐们的头等大事,也是老师们心中十分重要的事情。外国语学院的接待点中,辅导员冯丽辉老师便一直同学生一起奋斗在迎新的第一线上。她表示,今年外国语学院的迎新方式在以往的方案上做了一个贴心的举措,那就是在每处外国语学院的接待点旁都设置了“家长休息区”。希望孩子们在进大学的第一步就学会独立”。同时,冯丽辉老师表示外国语学院一直十分重视每年的迎新工作,学院每年追求精益求精,在迎新方式上进行不断突破。
除开校内的迎新,浙北高速客运中心的迎新景象也颇为壮观,中心吞吐量大得惊人,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包小卷的行李,一批又一批迎新车次的往返。出站口的举牌引路提行李﹑等候处的答疑﹑迎新车上的介绍,志愿者们可谓无微不至。虽是小事,但言谈举止间尽显迎新一线工作人员的热情踏实。
高铁站迎新队伍在午后陷入了焦急的等待。由于高铁站的人并不多,往往一小时还凑不够迎新校车的人数,导致发车的间隔时间长,新生及家长着急,志愿者们也跟着着急。于是,漫长的等待中和新生们闲聊也成了常事。交流的过程中,也有幸遇到了对口班的学妹,这让志愿者感到很兴奋,连等待也变得有趣了。
傍晚时候的高铁站,新生并不像白天般络绎不绝,但是志愿者们一个个在出站口举好标志牌,提示引路。他们表示虽站了一天,但是累并快乐着,为迎新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即使夜晚降临也是精神饱满。
在迎新点接待的老师提到,志愿者队伍是代表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干部的新生力量,内部团结,为迎新这一共同目标尽力服务,确实辛苦。老师对自己眼中的“大孩子”表示肯定与感谢,并在三餐等方面对志愿者们做好保障。
迎新,琐碎但不平淡,人们始终能记住这群无名却可爱的一群人活跃在校园里着一群统一身穿黄色文化衫的青年志愿者身影,他们胸口别着团徽,成为迎新现场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的名字是:志愿者。